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 通讯员 闫鹏飞炒股票配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放射”这个词常让人联想到风险。事实上,放射现象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等领域。科学认知、合理利用、规范防护,是保障公众放射健康的关键。科学认识“放射线”,一起来听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评价所专家张显鹏的科普讲解吧~
放射线:自然存在与人为应用
天然本底辐射无处不在:来自宇宙射线、土壤、岩石、空气(如氡气)甚至我们体内的钾-40,构成了持续存在的“本底辐射”。全球人均年有效剂量约2.4毫西弗(mSv),处于安全范围。
人工辐射造福社会:医学领域(X光、CT、放疗、核医学)、工业无损检测、安检设备、农业育种等,都离不开放射技术的应用。它为现代生活带来巨大便利,是守护健康、保障安全的重要工具。
医疗照射:利远大于弊的智慧选择
公众接触人工放射线最主要的途径是医疗诊断检查。对此,需明确两点核心原则:
正当性(Justification):每一次医疗照射必须“利大于弊”。医生会严格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只有当其带来的诊断或治疗价值显著高于潜在的辐射风险时,才会开具检查单。不必要的检查应避免。
防护最优化(Optimization):在保证获取必要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医疗机构会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将受检者所受剂量合理降至最低(ALARA原则)。检查时,对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敏感器官)使用铅防护用品是常规操作。
提升公众放射卫生素养
信任专业,配合检查:在医疗机构进行放射检查时,主动配合防护要求,告知医务人员是否怀孕或备孕。
理性看待,避免恐慌:了解“本底辐射”和医疗辐射的安全性原则,不轻信非专业来源的辐射恐慌信息。对于安检等低剂量照射,无需过度担忧。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切勿捡拾不明金属物体(可能含放射源),发现疑似放射源或污染,应立即远离并报告生态环保或公安部门。
放射技术是现代医学和科技的支柱之一。我国建立了严格的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对医疗、工业等应用实施全方位监管。公众应树立科学认知:“正当使用”的医疗照射是安全的炒股票配资,“无需检查”的照射应避免,“规范防护”的意识需增强。科学认知是健康防护的基石,让我们携手筑牢放射卫生安全防线。
配资之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